更多
 
欢乐海岸PLUS三天迎客超16万人!亚洲顶级视听盛宴《声光电水舞》今晚首秀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丨大良,你怎么这么好看?
 
车主们注意!顺德又一批新型高清“电子眼”启用,最高一次记6分罚200元
 
告别最热中秋,台风琵琶又来?接下来顺德的天气…
 
关于“秋霆行动”专案涉黑恶犯罪团伙违法犯罪情况的通告
 
风电装备产业基地集聚成型,阳江巨型风电叶片将亮相珠洽会
 
顺德新闻  
“好医生团队”和背后的力量
唐磊晶带队巡查顺德区创文工作
王勇到杏坛开展安全生产综合督查
顺德将打造粤菜星级评价体系
顺德公交“老司机”能文能武
顺企入选中国化工企业500强
容桂,你怎么这么好看
在乌兰巴托遇见香云纱
“佛山元素”刷屏中秋之夜
结合主题教育推进镇街工作
 
社会新闻  
孩子夜宿图书馆 童心体验奇妙夜
大良乔岸路、欢乐大道北段建成通车
在佛山买国六汽车每辆或可补助2000元
人民日报头版点赞佛企格兰仕主动作为
5部佛山作品获省“五个一工程”奖
 
《顺德新闻网》手机版 《珠江商报》电子报
榜样的力量·聚焦脱贫攻坚先进典型丨倾力绘就伽师美好生活新画卷
来源:顺德新闻网-珠江商报A2  2019-09-18 07:11:04

佛山援疆工作队将八成以上援疆资金投向民生领域,着力解决群众安居、教育、医疗等问题

倾力绘就伽师美好生活新画卷

  天山珠水遥望,佛伽万里相连。

  住在佛山援疆资金帮扶建设的抗震安居房里,告别饱经风雨、有着100多年历史的土坯房,60岁的维吾尔族老人肉孜姑·吐莱克连睡觉都睡得特别安稳。

  全面小康这幅壮美画卷之中,民生是最厚重的底色,共享是最温暖的主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定不移推动新疆更好更快发展,同时发展要落实到改善民生上、落实到惠及当地上、落实到增进团结上,让各族群众切身感受到党的关怀和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一名党员、一名干部,时刻把百姓冷暖挂在心头,为百姓排忧解难,就是不忘初心的具体体现。自2010年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开展以来,佛山援疆工作队紧紧抓住“民生援疆”这个龙头,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首位,将八成以上援疆资金投向安居、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与当地干部群众携手绘就伽师美好生活新画卷。

  牢记初心使命,在南疆戈壁,一批又一批的佛山援疆队员倾心倾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把党和国家的温暖送到各族人民的心坎上,伽师群众有了越来越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民族团结之花在佛伽两地越开越艳。

  务实作为,

  提前一年让农牧民全部住上安居房

伽师县克孜勒博依镇富民安居房幸福新村。

  8月底,佛山传媒集团全媒体报道组走进粤伽幸福新村——克孜勒博依镇阿亚格乔拉克村,一排排红顶白墙的安居富民房映入眼帘。

  村民艾合买提·沙依提家里,客厅、厨房、卧室、卫生间布局合理,茶几上摆放着精美的果盘,冰箱、电视等家电一应俱全。“以前住土坯房,总是提心吊胆。”回忆起以前的日子,艾合买提·沙依提与肉孜姑·吐莱克同样的感受是:雨雪天担心屋顶漏水,地震天担心房子坍塌,睡个安稳觉都难。

  艾合买提·沙依提所描述的曾是大多数伽师农牧民的居住环境。

  2010年,佛山援疆工作队刚到伽师时,随处可见土坯房,墙皮易脱落,雨雪时漏水,抗震能力差,伽师超三分之二的人口就居住在这样的房子里。

  安居是乐业之本,群众住房问题牵动援疆干部人才的心。佛山援疆工作队将务实精神带到了南疆大地,以问题为导向,在民生领域将“关键一子”落在了安居房建设上。

  “在佛山对口支援伽师的所有援建项目中,安居富民房项目建设被列为首要重大民生工程。”佛山援疆工作队队长、伽师县委副书记刘晓明说,每一批援疆工作队都大力推动安居房建设,争取让伽师群众尽早搬离土坯房。

  2010年以来,佛山援建的安居富民房如雨后春笋般在南疆大地破土而出。2011至2018年,伽师全县已建设完成安居富民房87805套。

  “早一天建成,就早一天让群众离开土坯房。”刘晓明说,前几批队员打的基础好,今年计划建设的7659套年底全部完工后,佛山援疆工作队将提前一年完成安居房建设任务,伽师将实现安居住房全覆盖。

  在前期由佛山援疆资金补贴,当地群众在原址自建安居富民房的模式之外,佛山援疆工作队还探索将零散的农牧民集中,建设连片的现代化示范村。

  集中连片示范村类似居民小区,按照现代化格局设计,屋内有客饭厅、厨房、卧室,帮助当地群众形成“吃饭用桌、坐席用沙发、睡觉用床、接待用茶几、大人小孩分开住”的新风尚。

  “现代化小区对长期分散居住的农牧民来说是超前的。”克孜勒博依镇库木买里村党总支书记乃比江·塔依尔说,从零零散散的土坯房搬进供水、供电、排污等配套齐全的现代化新村后,大家都理解了佛山援疆干部的苦心。

  “新村既融入了现代化格局设计,又保留了当地传统庭院特色。”佛山援疆干部、伽师县发改委副主任苏荣楷对新村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他希望通过建设现代化新村,为当地群众打开一扇新的窗口,共享现代小康生活。

  艾合买提·沙依提一家在住进新村后,通过土地经营、畜牧、打工以及各界帮扶,2018年全家人均纯收入超过3318元,顺利脱贫摘帽。艾合买提·沙依提的儿子努尔艾力·艾合买提还被聘为村团支部书记,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善于创新,

  上学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伽师职校,服装专业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正在为即将入学的新生制作校服。

  “毕业后我想成为一名老师,让家人过上好日子。”这个暑假,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阿曼古丽回到母校——伽师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下称“伽师职校”),在“胡伯伯”安排的岗位上勤工俭学,为实现梦想而努力。

  四年前,16岁的阿曼古丽因父母体弱多病,一度辍学在家,不知道未来在哪里。如今她已成为一名大学生,即将开启新的人生。

  人生的改变,离不开那位来自广东佛山的“胡伯伯”——援疆干部、伽师职校校长胡大强。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社会稳定长治久安总目标的重要抓手。为了斩断“穷根”,佛山援疆工作队进入伽师之后就决定以职业教育为切入点,全力提升伽师职校办学水平。2013年8月,佛山援建的职教园区投入使用之后,已年过半百,家中又有3位近80岁老人需要照顾的胡大强做好家人工作,毅然踏上万里之外的南疆大地,全身心投入到伽师职校的建设发展中。

  胡大强发现这里困难比想象的要多:教师队伍水平低,双语教学效果差;家长不愿意让孩子上学,学生少;专业设置不符合市场需求,学生就业率低……

  “最大的困难是‘没学生’。”初来乍到,胡大强没想到偌大一所学校几乎没有几个学生。为让适龄学生回到课堂,胡大强创造性地联动当地党委、政府共同建立起“五长”负责制,即县长、校长、乡长、村长、家长各负其责,持续开展“大家访”把适龄孩子带回学校。

伽师支教团伽师二中,来自凤城实验学校的夏均楼老师在上化学课。

  胡大强、林万元、谭永刚、童兰芬、李炳荣、张晓明………众多援疆教师为了让学生回校经常走村入户,即使经常吃闭门羹也不能阻挡他们家访的脚步。

  “有的家长直接关上门,有的说孩子不在家,不跟我们见面。”佛山援疆干部、伽师职校副校长林万元说,大家不厌其烦向家长解释教育的重要性,让他们认识到职业教育可以学技能,也可以上大学。

  行动是最有说服力的语言。要留住学生,关键是要让学生学到知识与技能,促进就业解决贫困。佛山援疆教师团队通过“结对+团队”帮扶模式,挑选8所佛山市职业院校与伽师职校结成对子,一校帮扶一个专业,把佛山的优质教育资源全部嫁接到伽师县,在伽师职校开设汽车运用与维修、服装设计与工艺等多个专业,与企业、社会需求无缝对接,逐渐把学校建设成为南疆培养技能型产业工人的重要基地。

  一批批的边疆学子在这里学习成长,成为发展家乡的主力军。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从36%提高到87%,纺织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9%,学生还没毕业就被企业预订。

  现在学生家长的观念已彻底转变,大力支持孩子上学。2019年,伽师职校学生人数已从2013年不足500人跃升到7000多人,到校率从2013年不足40%增长至超过90%。努力改变贫困面貌的愿望,在当地学生心中生根、发芽,灿烂绽放。

  伽师职校的发展是佛山援疆干部人才助力当地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这背后是一批又一批佛山援疆教师舍小家为大家,不远万里、背井离乡付出智慧和心血,像一粒粒种子,播撒在南疆大地的校园里;像绚丽的彩虹,架起了民族团结友谊的桥梁。

  伽师教育事业的发展,有佛山职业教育人的拼搏,也有一群基础教育工作者付出。他们有人新婚不久即远赴南疆,有人家中老人急需照顾,有人孩子升学渴望开导陪伴。但当伽师人民有需要,他们都义务反顾投身到了边疆支教事业中。

  来新疆时间越长,广东援疆佛山支教团团长陈浩棠越感到时间紧迫。他和同事日思夜想的是,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帮助当地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带动伽师基础教育教学水平稳步提升。

  倾尽所学,各尽所能。佛山支教团老师们结合实际,在5所支教学校成立了涉及课研、语文、数学、书法、画画、体育等10个名师工作室,将佛山的好经验好做法传授给当地师生。

  “支教团老师在教学、教研等方面总是能够提出一些新思路新想法。”伽师县第二中学副校长李苗对佛山支教团老师赞不绝口,通过结对和传帮带,本地老师也快速成长起来。

  敢于担当,

  医者仁心传递大爱精神

伽师县人民医院,援疆医生王军华到医院查房。

  古丽努尔又回到了她喜爱的幼儿园教师工作。而在一年前,她因病几乎已失去活下去的勇气和机会。

  生病以来,古丽努尔一进食便恶心呕吐,体重从50公斤降到30公斤,瘦如“纸片人”。古丽努尔先后在县、喀什地区及自治区的医院住院7次,均未得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直到古丽努尔遇到刚来伽师不久的佛山援疆医生、伽师县人民医院副院长王军华。

  王军华了解古丽努尔病情后,考虑为肠粘连并慢性不全性肠梗阻,建议马上进行手术治疗。“但患者瘦弱到只有30公斤,一刀下去她能否受得了?”回忆起当时的情形,伽师县人民医院院长助理贾亦斌说,手术风险太大,医院会诊反对手术声音不少。

  “不做手术,我没有风险,但等待她的就是死亡。我是医生,来援疆不是来躲风险的。”将救人放在第一位,王军华坚持施行手术并顺利完成。经过半个月的术后治疗,古丽努尔各项指标恢复正常,很快出院恢复工作生活。

  “王医生甘冒风险迎难而上,让我们更加坚信,佛山援疆医疗专家都是来干实事的。”在伽师县人民医院工作二十多年的贾亦斌见证了医院的成长,让他特别感动的是,每一批来到医院的佛山援疆医疗专家都以“我是伽师人”的姿态主动融入当地的医疗服务工作中。

  “我来自江西,在佛山工作生活。现在伽师已成了我的‘第三故乡’。”佛山援疆医疗队长、伽师县人民医院副院长陈冬建2016年12月主动申请来到伽师,一年半期满之后又申请多留一年半时间,尽心尽力为当地人民多做一点实事。

  在他的带领下,一个集传统康复与现代康复于一体的综合康复中心在伽师建立起来。为患者诊断、治疗的同时,陈冬建也明白,援疆“造血”的意义远比“输血”深远。他决心把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当地医护人员,积极组织医务人员学习“面神经炎”“颈椎病”“腰椎病”“骨关节炎”“带状疱疹”诊断与治疗,填补伽师县人民医院的中医科专业技术空白。

  在一批又一批的医疗援疆团队的帮助下,伽师县的医疗水平迅速提升。目前伽师群众已基本实现了大病不出县。

  在贾亦斌眼中,佛山援疆医生各有所长,又都乐于奉献。骨科专家何志明每天除了查房,基本都在手术室里,很多时候中午都要在手术室吃饭;产科权威李勤到伽师后,发现这里孕期保健和孕期管理极其欠缺,立即决定在县医院孕妇学校开班授课,提高当地孕妈妈的孕期保健知识;五官科医生南进军带领五官科将门诊服务做了起来,使五官科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标准诊疗水平……

  “他们不仅帮助医院提升了医疗技术水平,更重要的是从他们身上我们学到了很多优秀的医德医风。”伽师县人民医院医务科副主任张冬梅说,2010年至今,佛山共有49位医疗专家到伽师传经送宝,帮助医院培养了79名业务骨干,起到了很好的“传帮带”作用。

  韶华暗度伟业催,汗洒西域誓不悔。喜看伽师披锦绣,天山珠水同争辉。

  西出阳关,承载着使命,履行着承诺,成就别样的人生。

  一年半载援疆时,一生一世援疆情。

  ……

  在佛山援疆工作队驻地的“佛山援疆群英谱”上,新的援疆感言接续填上,意味着一批又一批佛山援疆干部人才继往开来,践行初心使命,用责任与大爱在这戈壁绿洲谱写民生改善、脱贫攻坚、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的新篇章。

  文/佛山传媒集团全媒体报道组记者刘伟、王亚亮、李丹丹

  图/佛山传媒集团全媒体报道组记者穆纪武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顺德新闻网版权所有 粤ICP备05041222号-1 网站公安备案编号:4406063012246 办公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