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深圳,重塑顺德产业经济新高度
梁新平
近期,顺德区率先建设广东省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验区迎来一周年重要节点,省委书记李希通过有关批示,肯定了顺德实验区建设的阶段性成果,并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要求。李希书记的批示,既表达了对顺德的关心厚爱,又传递了殷切的鼓励及鞭策。
淘汰、改造高污染、低产出的村级工业园,无疑是顺德区率先建设广东省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验区的重中之重,也是关乎实验区建设成败的头号工程。一年来,顺德全区各阶层以闻鸡起舞、日夜兼程、风雨无阻的奋斗姿态,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累计完成土地整理15461亩,复垦复绿1711亩,新建厂房700万平方米,关停淘汰落后风险企业4178家。
早已完成了第一阶段工业化建设布局、仅有806平方公里的顺德,在产业升级转型上有一种近乎焦虑的危机感。这种危机感来自于土地资源的越来越捉襟见肘;来自于部分本土企业的外迁;来自于占工业用地70%,却只贡献4.3%的税收,越来越成为产业升级转型绊脚石的村级工业园。腾出土地空间再造一个新顺德,在当下及未来,都迫在眉睫。
腾出土地空间后,顺德如何结合现有产业链进行产业升级转型,重塑产业经济的新高度?顺德的目标很明确:确保到2022年应改尽改,破掉村级工业园的“旧世界”,建立起现代制造产业园的“新世界”。
建立现代制造产业园的“新世界”,本质上就是从空间上再造一个新顺德到产业上再造一个新顺德。早在今年3月,“凤舞鹏城·逐梦湾区”——2019“深圳创新+顺德智造”招商推介会上,顺德就亮明了“拥抱深圳,对标深圳,面向世界”的宏愿。
如果我们稍作了解与比较,就会发现,顺德与深圳,是颇有渊源的两座城市。比如说深圳早期的“贸工技”产业经济结构与顺德的“三来一补”;深圳80年代中期大规模投资工业进行第一轮产业转型与顺德产权体制改革等,均在改革基因方面存在相似。不同的是,深圳先后通过发展高科技产业、高端服务业及国际金融业,率先实现了多次华丽转身,锐变为让世界为之瞩目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及高端产业生态链中心。
顺德深知,全面对标深圳才能建立现代制造产业园的“新世界”。为此,顺德先后通过体制机制改革,缩短、简化商事登记及相关行政审批的流程,以实际行动真情呵护企业家、真心服务企业,营造“亲清”良好营商环境。不同时间、多个批次前来顺德对接产业合作的深圳企业家,均由衷发出“顺德就是小深圳”的赞誉——这亦可看作是顺德在打造服务型政府体制机制上已然对标深圳。
高端产业链对标深圳是重塑顺德产业经济新高度的关键。顺德与深圳相似的发展路径与改革基因,让这两座同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最有渊源组合成“最佳拍档”。一个是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一个是创建广东省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验区,当深圳的创新基因与高科技产业链综合资源,遇上具有雄厚智能制造产业基础的顺德,大湾区的“双城故事”即揭开了华美篇章的序幕。
拥抱深圳、对标深圳,“小深圳”顺德更为难得的是有着一种谦虚若渴的学习心态:区委书记郭文海亲自带队到深圳充当招商推介会的解说员;多次带领政商界代表到深圳高端智造企业学习取经;凌晨时分披星戴月热情接待前来寻求合作的深圳企业家代表团……
博智林机器人谷及美的库卡智造基地则以产业新地标的姿态勾勒了顺德村级工业园改造及产业升级转型发展路径的未来轮廓。而那些已建成或正在建设的定位清晰的主题科技产业园区,则正在张开双臂迎接来自深圳的创新资源与高端产业要素。
未来,取代村级工业园落后产业的那些现代化的高科技产业园区,不仅以楼层的空间高度刷新城市天际线,还将以高科技智能产业链及创新驱动重塑顺德的产业经济新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