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珠江商报”公众号
更多
2023 05/18 10:52:40 珠江商报A4

为最友好制造业强区做好人才储备

字体
字体大小:

梁新平

  为了培养和帮助更多有志升学的学生圆梦本科,今年,顺德多所职校将探索开办职教本科培养实验班。李伟强职业技术学校在电子商务、中餐烹饪、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三个专业展开职教本科培养实验班试点,分别招收55、55、50人;北滘职业技术学校开设职教本科培养实验班,计划招收2个班,共100人,将根据中考成绩和入学后的摸底成绩择优录取;胡宝星职业技术学校在2023级面向“模具制造技术”等5个专业开设“职业本科匠星班”。此外,陈登职业技术学校、均安职业技术学校、勒流职业技术学校、梁銶琚职业技术学校、顺德区中专学校、郑敬诒职业技术学校,纷纷根据本校实际,在专业设置、技能培训、招生方案等方面为学生通过高等高考升入本科院校创造条件。

  制造业是顺德立区、强区之本,将制造业做大、做强,是历届党委、政府的中心任务,并为此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城市的竞争,在于人才的竞争,具体到顺德来说,尤其需要大量的产业人才。这方面的人才,既要有大批新兴产业人才,比如医疗、生物、电子、机器人等等,同时,又要与顺德的产业结合起来,尤其是不能忽略传统优势产业,比如家电、家具、机械、纺织、印刷、涂料。对于新兴、高端的产业人才,顺德近几年不断加大招纳力度,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在安家补贴、人才房购置、配偶就业、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方面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扶持和政策倾斜。

  事实也证明,顺德的发展优势和人才政策,确实吸引了不少国内外知名高校的高材生,为顺德的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在各自的领域作出了大量的贡献。但我们也应看到,不少行业的技能人才却面临比较大的短缺现象,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必将直接制约产业的发展。而这些技能人才,数量大、涉及的行业多,依靠外招解不了渴,要着重本地培养,培养的任务自然落在高职中专院校。

  随着《新职业教育法》的实施,顺德职业教育迈入发展的“高速路”。近年来,持续深化职业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顺德区先后制定《顺德区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总体实施方案》《顺德区“十四五”期间落实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和相关工作要点,明确了“到2025年,区内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建成,技能型社会建设初显成效,办学条件大幅改善”的工作目标,分解细化13项任务,推动各项工作实施,让职业教育育人功能更加显著,服务功能更加完善。

  但有个问题我们无法回避,虽然顺德的职校一直在探索自己的特色之路,办学实力不断提高,但在招生质量上依然不够理想,具体到中职学校来说,有些学生之所以不愿填报,就是觉得升学路径窄,不符合自己的职业规划。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顺德中职学校不断对接拓宽升学路径,每年升学人数大大增加。在2023年广东省“3+证书”高职高考中,顺德205名中职学生在全省超过17.3万名考生中脱颖而出,成功被本科院校录取,占全省比例达18.5%,比2022年增加82人,再创历史新高。今年,为了培养和帮助更多有志升学的学生圆梦本科,顺德多所职校又将探索开办职教本科培养实验班。

  一系列的举措,无疑对有志于读职校的学生带来莫大的激励,同时也将为顺德打造最友好制造业强区提供丰富的人才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