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昌莲
毕业季即将到来,毕业年级的孩子们也陆续开始拍摄毕业照了。不过,近期有家长反映,自家孩子班上的毕业照,每人收费600元,全班30多个孩子加起来约2万元。家长对此有些震惊:拍个小学毕业照,竟然要花这么多钱?随后,相关部门表示,学校已经退费并叫停该活动。
每逢“毕业季”,也是大学生“烧钱季”,如同学结伴“毕业游”,相互吃请喝“毕业酒”,走服装秀拍毕业照,等等。然而,如今“烧钱季”,居然“烧”到了小学,却是人们意想不到的。比如,近日成都多位家长反映,给小孩子拍一套的毕业照,需要向学校交600元。毕业照要穿着小博士服、小西服照毕业艺术照,和好朋友在亲子餐厅、小游乐园、儿童乐园一起举办学校告别派对,去租礼堂或公园相关场地来场毕业典礼等,小学生五花八门的毕业活动、毕业消费,从场面到精细度都丝毫不亚于大学生。
不可否认,在“毕业季”,一些小学任性办活动,家长任性投入,均是一种不正常的社会现象。应该说,家长关心、支持子女的教育问题,并毫不吝啬地进行家庭投入,其本身并无不妥。问题是,除正常的教育投入外,学校要求家长不惜大把花钱,“包装”自己的孩子,就是一种过度投入了;而且,这种过度投入,势必会助长孩子好逸恶劳和奢侈消费,并形成攀比心理,给他们今后的人生带来负面影响,更不利于成长和进步。
众所周知,在国外,孩子只要满18岁就该自立,即使有的父母很有钱,孩子也要自己勤工俭学,大学毕业后自己找工作,自食其力。而在国内,孩子从小到大始终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吃饭怕噎着,外出怕车碰着,交友怕学坏了。更有甚者,一些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孩子还在上幼儿园,父母就早已为其置好了房,安排好了工作,准备好了存款。处在这样优越的环境和条件下,有的孩子长大成人了,仍把父母作为“啃老”对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可见,小学“毕业季”,莫成家长“烧钱季”。首先,学校应理性对待“毕业季”,多组织一些少花钱、有意义的毕业纪念活动,让孩子从小学会节俭,珍视父母的每一分血汗钱。同时,家长也应反躬自省,如果我们还继续沿用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包办孩子学习和生活上的许多事情,并助长孩子提前高消费,就真应验了一名老外的那句话——“这真是中国学生的悲哀”了。当然,值得反思的还有我们的教育部门,应规范学校的毕业纪念活动,制止和查处铺张浪费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