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珠江商报”公众号
更多
2023 05/12 09:45:01 珠江商报A5

奋斗的姿态 优秀的样子!60名护理人员被认定为2023年“顺德区优秀护士”

字体
字体大小:

   1912年,国际护士理事会将南丁格尔的诞生日——5月12日定为国际护士节,旨在激励广大护士继承和发扬护理事业的光荣传统。

    今年,我国护士节主题是“发展护士队伍,改善护理服务”。在应对全球健康挑战、改善全民健康过程中,护士的付出和奉献让我们深感敬佩和感激,我们应该以更加尊重、感恩和支持的态度来纪念护士节。尊重,是我们需要给予护士的第一份礼物。

     今天是第112个国际护士节,截至2022年年底,顺德区共有注册护士8926名。为表彰先进、树立典型,进一步弘扬南丁格尔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激励全区护理工作者再立新功,顺德区护理学会对区内60名优秀护士进行认定,并授予他们2023年“顺德区优秀护士”荣誉称号。

     护士,也是守护生命的卫士,不是无所不能,只是竭尽所能,为生命注入希望和光芒。

     护士代表事迹

     2023年“顺德区优秀护士”代表梁惠玲:
     “掌握过硬技能,才能从容不迫”

梁惠玲(右二)以讲者身份参与科室举办的区级、市级乃至省级继续教育项目;多次参与护理讲课比赛,拿下大大小小多个奖项。

  人物档案

  ●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护师

  ●从事护理工作15年

  寄语年轻护士  

  不要过于计较个人得失,要像海绵一样不断吸收新知识、学习新技术,只有掌握过硬的技能,才能从容不迫地面对各种考验。——梁惠玲

  从一名初出茅庐的临床小护士,到获得全国高校教师资格并多次获奖的出色带教老师,从拿下5项实用新型专利的科内“专利达人”,到积极挑战护理科研工作的“研究护士”,从懵懂到资深,从小白到专业,15年的护理工作中,梁惠玲凭着满腔热情和一股拼劲,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添砖加瓦,以奋斗的姿态争做新时代医疗卫生事业的优秀“答卷人”。

  脚踏实地:练就过硬的专业技术

  2008年7月,梁惠玲从广东医科大学护理专业本科毕业,正式加入到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大家庭。

  工作初期,梁惠玲发现在学校里学到的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有很多不同,而重症医学科时常需要分秒必争地与死神抢人,一时的不适应和困难没有击退梁惠玲,反而更激发了她的斗志。

  为了尽快转变角色,适应工作要求,梁惠玲努力学习急危重症专业知识,刻苦提高岗位操作技能,2014年获得外科护理学主管护师资格,2019年到广东省人民医院小儿心外ICU完成进修,在持之以恒的努力中,梁惠玲锻造了过硬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重症监护、重症营养、镇静镇痛、CRRT、ECMO等专科护理技术已是熟能生巧,她多次获得“医院优秀护士”等荣誉称号。

  言传身教:不遗余力地传道授业解惑

  工作的第5年起,作为高年资护士的梁惠玲被赋予了新的使命——聘任副主任护师,担任科室护理组长和护理带教组长。当起“老师”,执起“教鞭”,梁惠玲更加注重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在对新毕业护士的培训中,她对于“怎样教”下了很大的功夫,她尝试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应用推广“翻转课堂”、开展个案护理查房、个案分析法等,得到其他科室的好评,学员们也反馈获益良多。

  在层级培训方面,梁惠玲也做了很多的尝试与调整。她制定出详细的层级培训方案与计划,致力培养更多优秀护理人才。她还参与到护理部教学督导工作,协助护理部做好新毕业护士的教学培训考核等工作。

  10年间,梁惠玲多次走上讲台,以讲者身份参与科室举办的区级、市级乃至省级继续教育项目;多次参与护理讲课比赛,拿下大大小小多个奖项。

  为了让自己的教学技能继续精进,梁惠玲于2022年参加高等学校教师资格(护理学类)考试,顺利通过考核。

  谈到带教之道,梁惠玲说“一定会不遗余力地传授所知所识。教学相长,带教既提升了自己,又能为后辈传道授业解惑,这让我的护理生涯更有意义”。

  勇于创新:拿下5项实用新型专利

  近几年,曾设计出2项护理专利的护士长鼓励梁惠玲向专利发明领域试水。

  万事开头难,梁惠玲一时间也毫无头绪。然而,在一次护理一名心肺复苏后的重症病人时,梁惠玲发现,出于保护病人脑细胞目的,需要将病人体温下降至32℃~35℃之间,但病人的手脚却冰冷得皮肤发紫,能不能制作一种设备能够为这种情况的病人保暖四肢?带着这个疑问,梁惠玲开始大量查阅资料、想构思、画草图、反复改良,最终,她于2021年10月获得了“医用四肢升温保暖装置”的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自此,梁惠玲仿佛开启了专利发明之门,她在临床工作中用心发现问题,努力解决问题,最后设计出新型护理用具。到目前为止,她已先后拿下了“一种防足下垂防压疮的足托”“医用四肢升温保暖装置”“一种耦合剂加温装置”“一种输液管固定装置”“一种振动式排痰机”5项实用新型专利。

  梁惠玲还带领并发动科室护理人员积极参与护理新型专利发明,2020年以来,科室申报的实用新型专利已超过10项。

  梁惠玲带着“勇于挑战”的精神投向护理科研工作。在护士长的带领下,梁惠玲开始参与一些临床科研项目,对临床数据进行采集、分析、研究。2021年,梁惠玲顺利发表护理论文1篇,2021年获得广东省护理学会授予“研究护士”资格,2022年从广东省护士协会质量管理师资格证书高级研究班顺利毕业。

     2023年“顺德区优秀护士”代表陈晶华:
     “不安于现状,永远追求下一个突破口”

在社区护理健康教育、中医康复护理、老年妇女儿童中医保健等工作中,陈晶华(右一)带领团队不断务实创新。

  人物档案

  ●顺德区容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护师

  ●从事护理工作40年

  寄语年轻护士

  在完成本职工作之余,护士还要多动手、多思考、多学习,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持续丰富自己的内涵,提升自己的能力和价值。——陈晶华

  40年如一日的兢兢业业,40年不间断的创新求变,40年不懈怠的服务社群,这是容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护师陈晶华护理生涯的高度浓缩。

  从青春飞扬到如今两鬓有了霜痕,陈晶华一路耕耘一路收获,成为容桂社区卫生服务的一名开拓者和创新者,一名优秀的护理管理骨干和社区护理专家,在事业的年轮中更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平凡的岗位上走向不平凡。

  孜孜不倦:社区护理工作的开拓者

  同事口中亲切的“华姐”陈晶华,到今年10月即将年满60岁,荣退的日子已进入倒数。但在记者面前,她却是笑意盈盈,一副神采飞扬、归来仍是“青春”的模样。

  陈晶华说,在她40年的职业生涯里,曾直面无数个第一次的挑战,没有样板模式,没有经验参考,靠的都是经验和摸索,不断实践总结和提升,她成为了容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一名参与者和见证者。

  2012年2月,容桂在顺德全区率先成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开荒牛”之一,陈晶华全身心投入到社区卫生服务各项工作中,从14个社区站的建立和完善到“六大”社区功能的落实,事无巨细,都有她挥洒智慧与汗水的足迹。

  陈晶华曾组织并全程参与容桂17个居委会共25次的全人群健康普查、19个居委会60岁以上老人的免费健康检查及后续干预护理、200多场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和义诊活动,在培训和带领全科护士开展家医签约团队服务中发挥着“领航”作用,助力容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曾经多年的中医临床专科的护理经历,让陈晶华对中医药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她不遗余力地开展中医护理服务,推广中医和康复护理新技术、新业务20多项,使群众有了更丰富的中医对症治疗项目,更是从良好的应用效果中直接获益。

  陈晶华还带领团队学习中医和掌握新技术,使社区的中医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去年,中心设立了“老年人体质辨识服务岗”,进一步做真、做实老年人中医健康管理服务,中心连续几年在顺德区中医工作年度考核中荣获第一。

  勇于求变:品牌护理服务的创新者

  护理工作就是打针、发药、录入资料之类的机械式工作吗?在陈晶华看来那是否定的。爽朗热情、追求上进的她,拒绝一成不变和安于现状,她说自己喜欢创新、勇于求变,永远追求下一个创新点和突破口,“创新求变”的理念贯穿了她几十年的护理岁月,也渗透到她所从事的各个工作领域。

  在护理管理中,陈晶华带着创新思维,积极发挥桥梁、纽带、参谋、管家、向导的作用,对容桂各个社区服务站的工作经常性给予指导,帮助各个站点打造出颇具服务特色的优秀护理团队品牌,如2021年设立的“糖尿病专科护理岗服务”,获得区级家医签约创新服务项目。

  在社区护理健康教育、温馨的中医康复护理、综合的“慢非病”护理干预实践、创新的老年妇女儿童中医保健、务实的家居护理服务等工作中,陈晶华同样带领团队不断务实创新,收到了良好效益。

  创新的活力,来自于吐故纳新和终身学习。虽是高年资,但陈晶华的“充电”热情却丝毫不输年轻人。只要有时间,她总会主动把握各种学习机会,坚持不懈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

  同时,她刻苦钻研业务,曾兼任十多个省、市、区级专业学术组织的社会职务,先后承担和参与了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20多项,撰写论文十多篇,近5年已成功申办区市级以上继教项目17项,外出授课35场。

  在3年的新冠疫情防控中,陈晶华直奔疫情防控最前线,防疫处处都有她的身影。

  从护理到管理,从科研到教学,陈晶华将青春和热血奉献给了平凡的护理事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成为广大年轻护士学习的楷模。

     2023年“顺德区优秀护士”代表朱圣聪:
     “无影灯下奉献青春,不负生命重托”

从护理“小白”到“老资历”,对于这份事业,朱圣聪总是满腔热忱。

  人物档案

  ●新容奇医院主管护师

  ●从事护理工作20年

  寄语年轻护士  

  做好护理工作,要有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还要勤练本领,虚心请教,沉下心来做好每一处细节,每一件事。

  ——朱圣聪

  手术间里,无影灯下,他们一身“戎装”:身穿绿色的洗手衣,戴着浅蓝色的手术帽和口罩,脚着一双轻便的护士鞋,工作时疾步带风,语如弹珠,严谨细致……

  这是手术室护士的日常,也是顺德新容奇医院手术室主管护师朱圣聪经年不改的初心。深耕护理工作20年,他从一名手术室的普通护士成长为主管护师,用心耕耘每一分“责任田”,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

  初心:做守护健康的幕后战士

  朱圣聪是广西人,2010年7月来到顺德新容奇医院,从事手术室护理工作。从护理“小白”到“老资历”,对于这份事业,朱圣聪总是满腔热忱,坚守了20年。

  手术室是急危重症和抢救的场所,每一项工作事关生命。手术室护士不仅要担任手术医生的左右手,还要有独当一面的能力,需要支撑起术中繁琐而严谨的工作,与医生一起保证每台手术的安全与成功。

  工作中,朱圣聪善于观察每一位医生的手术操作,了解医生的手术“习惯”,看到医生的眼神和手术的步骤,能快速判断出医生在下一步需要什么器械。这个强硬的本领,源于工作多年积攒下来的经验。

  “手术的成败与感控质量密不可分,医护配合要环环相扣。”朱圣聪不仅要熟记成百上千种手术器械,更要熟知每一个手术操作步骤;既要敏捷准确地传递器械,又要有专业的解剖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严谨、细致、慎独,他用心对待每一台手术,每一位患者。

  除了择期手术外,更多是急诊手术。“24小时待命,一旦接到通知,必须确保15分钟内到岗。”朱圣聪说,患者的生命安全永远放在首位。

  一日凌晨1时许,朱圣聪值班时突然接到急诊科来电,得知一名车祸患者需要紧急手术。患者病情危重,容不得丝毫耽搁。通知如令下,配液、输液、打包、清点器械、递器械……朱圣聪心里始终绷着“无菌”这根弦。

  类似案例不胜枚举。“每当患者被安全送出手术室,所有的倦意都烟消云散。”从业以来,朱圣聪圆满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抢救任务,挽救了一个又一个生命。

  未来:尽己所能培养更多护理骨干

  一台台手术,培养了朱圣聪干练、果断、细致的作风品质。“从零开始,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历练,才能独当一面。”

  工作以来,朱圣聪从未发生过差错事件,多次获评医院优秀护士、优秀带教、最佳质量奖等奖项。他将在外进修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查漏补缺,优化手术配合操作流程。

  作为科室骨干,朱圣聪发挥传帮带作用,带领年轻护士亲历重大手术,因材施教、耐心讲解,放手不放眼,让学生操作有安全感,患者有信任感。此外,他还带动科内同事共同传授经验。

  无数个不眠的夜班,无菌台面上整齐排列的标配手术器械,准确传递一把把血管钳、剪刀,熟练配合每一台手术……朱圣聪在平凡的岗位上,用真心和赤诚践行自己的誓言。

  谈及未来,朱圣聪说,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护理工作,用心打磨这份事业,不断进取、不断努力,用爱心、耐心、责任心,提供更加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真诚地对待每一个生命,不负生命的重托。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吴小镛 邓海霞

  图/顺德区卫生健康局 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