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天放
“露营经济熬过了冬天,但死在了开春。”有网友如此评价现在的露营行业。伴随着旅游市场的回暖,更多人选择在小长假跨省或出境游玩,前两年大火的精致露营似乎正在被遗忘。
去年,以露营方式远离城市喧嚣、亲近自然进行近郊出行、短途周边游,成为一些家庭、伴侣、户外一族热衷的消遣方式。甚至有人调侃,去年“五一”假期,有草地的地方就有帐篷。但今年就不同了,在多数人的生活都逐渐从疫情回归正常的时候,曾经刷爆朋友圈的“露营”,却没能继续蓬勃发展,甚至还有些露营企业陷入倒闭潮。
露营产业“坐等收钱”的经营模式已一去不复返。像报道中提到的,去年最多客流上百,今年“五一”只订出五六桌。跟风做露营的人太多,“铺了点草,搭个帐篷就开始做,但大同小异,没有创新,客人自然就流失了。”而且,门槛也越来越高,有从业者称,露营地“成本每年都在增加”,没有100万元别进场。
过去几年,露营经济快速发展,在增长的过程中也是“泥沙俱下”,一些不专业、条件并不完善的商家也在入场。现在,随着消费者出行的选择更加广泛,露营经济也迎来了稳步发展的进程,一些原先只趁着热流涌进来的商家便面临被淘汰的风险。可见,部分露营地倒闭,其实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
显然,露营经济“转凉”,主要是由于产业发展出现了失衡。其中,既有对市场估计不足,预判失误,盲目扩大投入导致的同质化,缺乏新意问题,也有缺少行业规范,出现环保乱象以及安全意识缺乏等带来的诸多问题,这使不少人望而却步。这说明,露营经济需要慢下脚步,作一番理性“冷思考”。
也许,慢下脚步会成为优化行业发展、调整结构、优胜劣汰的一个良机,如此才能行稳致远,走上一条更精致化高质量的发展道路。不过,“转凉”并非意味着永远“凉凉”,仅是产业在“升级”而已,“转凉”的露营经济需靠“众人拾柴”升温。对于露营经济,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这需要各方精心谋划,使这个“朝阳”产业在规范中发展,如此才能“步步为营”,以让露营经济回归健康轨道,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诗和远方”的美好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