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商报讯 记者叶芝婷 通讯员何莹斌报道:“这个肿瘤直径有23厘米,就跟篮球差不多大小。”近日,面对这样的巨大肿瘤,暨南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大良医院)多学科联合作战,迎难而上成功“拆弹”,为六旬患者解决腹痛难题。目前,该患者已顺利出院。
患者赵阿姨突然出现腹部隐痛和隆起,但因未及时就医,腹部在一个月内由隐痛演变成明显疼痛,且腹部看起来好比“怀胎十月”。在家人的陪同下,赵阿姨来到暨南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就诊。
经诊断,患者腹部出现巨大囊性肿瘤,直径达23厘米,犹如篮球般大小,占据了整个腹腔。考虑到患者有多重基础病史,且体内瘤体巨大,暨南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医护团队一致认为手术存在难度,十分考验施术者的操作能力。
该院启动多学科联合作战机制,普外科、麻醉科、妇产科、重症医学科等学科专家一同研判病情,共同为患者制定手术方案。学科专家们一致决定,要为患者进行腹腔镜微创手术,摘除巨大肿瘤。
手术由暨南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普外科带头人、副院长高明主刀。手术当天,在麻醉团队全力配合下,患者平稳地进入麻醉状态。普外科团队利用先进设备探查患者腹腔,在高清屏幕下,医护人员发现肿瘤与周围脏器严重粘连,不能轻易分开。但医护团队迎难而上,高明等人密切配合、精细操作,在腔镜下准确地剥除肿物。
手术顺利完成,患者的出血量非常少,避免副损伤的发生。患者在手术复苏室苏醒后,随即返回普通病房休养。术后得到精心护理,患者顺利出院。“很感谢医护团队的倾心付出,帮助我解决了问题。”赵阿姨连连道谢。
成功摘除巨大肿瘤,体现了暨南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过硬的技术实力。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在“政校合作”的大平台下,该院坚持一手抓重点专科建设,一手抓新技术、新项目开展,注重硬件设备的提升和更新换代,以先进的医疗设备为依托,以专业的医疗技术为保障,以贴心的医疗服务为基础,为辖区的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医疗保障及服务。
借助“政校合作”平台,暨南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将持续在医疗技术升级、硬件设备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提速提质,进一步加强全院科室力量,以精湛的医术、优质的服务和优良作风,开启医院发展新篇章。
相关链接
医生科普
盆腔包块是盆腔肿物的统称,分为盆腔良性肿物和盆腔恶性肿物。女性盆腔包块是常见疾病。由于成年女性盆腔空间较大,骨盆又具有保护作用,盆腔内脏器隐藏较深,因此大多数盆腔包块患者没有明显不适,导致延误治疗。
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医生建议35岁以上的女性至少每年进行一次盆腔超声检查。如已出现腹胀、腹部肿大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