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珠江商报”公众号
更多
2023 02/21 10:22:33 珠江商报A4

母婴室应成工作场所标配

字体
字体大小:

王琦

  在母乳科学喂养渐成共识的当下,越来越多职场妈妈选择加入“背奶一族”,却在单位陷入“东躲西藏”的尴尬处境。近年来,在“三孩”政策引导下,尽管不少公共场所和用人单位逐步建起针对哺乳期女职工“背奶”需求的母婴室,但数量仍无法满足队伍日渐庞大的“背奶妈妈”的需求。

  “背奶”是指职场妈妈在产假结束返岗后,把专业的吸奶、储奶器具带到单位,利用工作间隙完成吸奶、冷藏、保存等一系列流程,下班后背回家给宝宝当第二天的“口粮”。通过“背奶”保障母乳喂养,一方面能促进婴儿体格和大脑发育,增加其抗病能力;另一方面降低了母亲产后出血、乳腺癌、卵巢癌等疾病的发生概率。

  近年来,“背奶妈妈”的数量与日俱增。但在现实职场中,“背奶”并不容易。有调查显示,73.24%的“背奶妈妈”表示公司没有母婴室。需要哺乳和挤奶时,卫生间成为妈妈的第一选择,接下来是办公室、储藏室和会议室。甚至有参与调查的妈妈吐槽:“楼梯间、工位下面、角落里,像打游击似的,还要时刻保持警惕,听到声响要马上遮掩,十分尴尬。”“东躲西藏”的经历,让许多职场妈妈背上了精神包袱,产生紧张、焦虑情绪,同时,洗手间等作为采集母乳场所,也存在一定健康卫生隐患。

  事实上,工作场所母婴室建设一直在被呼吁。早在1988年,国务院就出台了《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规定哺乳期女职工享有喂奶权,并于2012年升级为《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其中第10条明确规定:女职工比较多的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女职工的需要,建立女职工卫生室、孕妇休息室、哺乳室等设施,妥善解决女职工在生理卫生、哺乳方面的困难。不过,在相关规定中,使用的往往是“女职工人数较多”“鼓励单位建立”等比较笼统、宽松的字眼,导致一些单位对此缺乏积极性主动性,有关部门也难以介入进行监管。

  在公共场所哺乳、背奶时免于尴尬与难堪,这不仅是对母亲和孩子的关爱,更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尺。在鼓励三孩的社会背景下,母婴室的需求量大大增加,整个社会亟需提升文明水平,加快建设数量充足、布局合理、配套齐全、管护到位的母婴室。

  2019年,广州出台了全国首部母乳喂养促进条例,推动写字楼、工业园区等场所统一建设哺乳室,并明确建设责任人应当对其进行维护和管理,保持清洁、安全和可用,且出台了相应的罚则条款。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广州共建成公共场所母婴室1300多间,成为全国首个重点公共场所母婴室全覆盖的城市。各地都应重视起来,指导用人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建设母婴室、哺乳室,使其成为工作场所的标配。写字楼、工业园区等场所可以统一规划建设,通过资源共享,保障哺乳期女职工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