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子戏《花木兰》经久不衰,堪比青春版《牡丹亭》。
粤剧已经成为很多小戏迷生活的一部分。
《拜师记》把中医、中药、南派武术和粤剧唱念做打有机地糅合在一起,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观赏性。
国庆节假期,北滘少儿粤剧协会荣誉团员黄珮滢分享拿手折子戏《思凡》,生动的唱腔迷倒了现场的观众。
2018年4月27日,北滘和园上演《六国大封相》,小演员们的精湛演出让在场观众喝彩声不断。
《末非末》在岭南和园演出。
南国小红豆们的演出座无虚席。
文图/珠江商报记者杨芳
粤剧源远流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根脉,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如何守正创新,让粤剧在文艺百花园中风采卓然呢?
在11月8日结束的佛山市第五届少儿粤剧艺术节中,165个节目、1750位学生、500多位老师,500万的网络关注量,给了上述问题一个生动直观的答案。
北滘镇少儿粤剧协会参赛的6个节目获得了4项金奖、2项铜奖,更是谱写了南国小红豆的传奇。北滘镇少儿粤剧协会前身“北滘镇少儿粤剧培训基地”,2004年在北滘承德小学成立,自成立以来,培养了少儿粤剧爱好者2000多人。
随着北滘少儿粤剧爱好者的不断壮大,单承德小学粤剧培训基地团员就有一百多人,参与粤剧课程研发试验班400多人;2017年,发展了北滘莘村小学粤剧培训基地成员50多人;甚至开设春季和秋季培训班,暑假长期在文化中心基地开展粤剧唱腔班。
北滘镇少儿粤剧协会的出圈之旅开始于2014年,英姿飒爽的大型古装少儿粤剧《花木兰》,一经上演就博得圈内圈外的一致好评,享誉粤港澳大湾区:粤剧名家郭凤女邀请其在广州春晚献艺,受邀澳门渔人码头艺术中心粤剧总会年度庆典、受邀香港新光戏院与香港“查笃撑”少儿粤剧团联合汇演……
随后《思凡》《末非末》《拜师记》《顺德仁,信德事》《芦花荡》一场场精心创编的作品一经推出就获奖无数。
在此之前,《拜师记》于2021年8月通过层层选拔后直接由广东省剧协推荐晋级全国评比,最终荣获第二十五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小梅花”称号(国家级奖项)。
《拜师记》把中医、中药、南派武术和粤剧唱念做打有机地糅合在一起,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观赏性。比赛过程中,小演员们在舞台上使出浑身解数,功架十足,唱腔细腻,扮相俏丽,斩获少儿戏曲的最高荣誉。
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北滘镇宣传文体旅游办公室(教育办公室)一直推进“戏曲进校园”活动。老师们的默默耕耘,家长们的鼎力支持,学子们的孜孜不倦,以及广东省和的慈善基金会资助,才得以让一批又一批南国小红豆,在经典中传承古老智慧,在传承中演绎粤剧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