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合作区深度对接澳门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为澳门居民在合作区学习、就业、创业、生活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营造趋同澳门的宜居宜业生活环境,加快建设便利澳门居民生活就业的新家园。高水平建设横琴国际休闲旅游岛,支持澳门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建设,在合作区大力发展休闲度假、会议展览、体育赛事观光等旅游产业和休闲养生、康复医疗等大健康产业。——《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
视频/佛山传媒集团全媒体报道组记者洪海、陈意威、张弘弢、黄皓贤、郑奕纯、田继贤制作
站在横琴和澳门交界处的莲花大桥上,向东看,是澳门金碧辉煌的酒店建筑群;向西看,横琴口岸通关大楼直入眼帘。
一座莲花大桥将一衣带水的琴澳两地紧紧连接起来。乘着政策东风,因澳门而兴的横琴正逐渐成为便利澳门居民生活就业的“新家园”。
回望佛山,这座与横琴有着千丝万缕情缘的城市,与琴澳地缘相近、人文相连,与横琴英雄所见略同。自全面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来,佛山主动从平台打造、机制体制改革等方面入手,积极对接澳门,对接横琴,促进经贸往来、文化交流,力争开出更多合作之花。
与佛山相比,横琴与澳门地缘更近,联系更加紧密,琴澳合作先天优势得天独厚。当越来越多的澳门人、澳门企业来到横琴这个新家园,琴澳两地的深度融合之路,最终指向人心的融通。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人心的融通是琴澳合作的根本。
佛山市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会在部署如何对接支持服务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的建设时,提出要“加强文化交流,共同打造心心相印的家园”。如何进一步促进两地的人文相融、民心相向、精神相依?横琴的实践,能给佛山带来什么样的启示?
(一)
共筑心心相印新家园
“在横琴有什么困难,第一个就会想到他们。他们会及时给予帮助,真真正正地去帮我们解决问题。”澳门科技大学讲师吕婵2017年就选择全家移居横琴,谈及在横琴的生活,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广东办事处横琴综合服务中心的暖心服务让她感触颇深。
佛山传媒集团全媒体报道组走访调研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广东办事处横琴综合服务中心。/佛山传媒集团全媒体报道组记者洪海摄
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广东办事处横琴综合服务中心主要面向横琴街坊,提供长者、儿童和青少年、家庭和社区服务。得益于粤港澳大湾区港澳专业人士跨境执业的政策,陈伟良尝到“头啖汤”,成为第一批来内地执业的专业社工,2019年11月起入驻横琴开展社区服务工作。
陈伟良现任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广东办事处主任助理,主要从事青年服务。他发现,在横琴的年轻人,大多是看好横琴发展前景,从内地和港澳移居来此发展。他的首要工作,就是为这些年轻人做好“安家”服务。
如何让他们在一个陌生地方安家?陈伟良和同事们在过去两年多时间里,共为近10万人次的居民提供专业社区服务,并在社区融入、健康管理、民事纠纷等多个领域提供支援,帮助澳门居民在横琴安居乐业。
这份努力也得到了居民的衷心认可。吕婵一家很快就融入横琴生活,“我觉得在这边生活特别开心,我家小朋友尤其喜欢,一跟她说去街坊会,她就特别开心。”
吕婵的新生活,是横琴努力建设便利澳门居民新家园的一个缩影。如果说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从硬件层面为澳门居民打造生活工作的新空间,这些融入到居民生活细节中的“澳式服务”、人文关怀,则是在软件层面建立起两地之间的深层联接。
走在横琴街头,不时能看到澳门单牌车驶过,尤其是在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等区域,随处可见的澳门单牌车更是琴澳两地深度融合的一个象征。
目前横琴支持入出横琴的澳门单牌车指标已达到1万辆,两地跨境交通方式也越发多样。2020年8月,澳门莲花口岸搬迁至横琴口岸澳方口岸区,琴澳进入“秒通关”时代;同年,澳门轻轨横琴延伸线启动建设,澳门居民往来横琴的出入障碍将进一步打通;2021年12月,便利澳门居民往返横琴与澳门的“琴澳民生专线”,正式进入试运行阶段……
琴澳之间的物理边界和心理边界都在迅速淡化,一个零时差的琴澳同城生活圈正加快形成,澳门人在横琴“跨境工作生活”不再是难事。
在粤港澳大湾区深度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也有越来越多港澳居民奔赴佛山创业寻梦,没有横琴这样的先天地缘优势,佛山要如何打通两种文化背景下人们心中的壁垒,加强与港澳互动,吸引更多港澳居民来到佛山,留在佛山?
澳门三水青年协进会会长凌家珍认为,人文领域的交流合作应成为加强佛港澳深度融合的重要切入口。佛山应主动对接横琴的创新举措,探索对接港澳教育、医疗、社会服务等社会保障体系,推动公共服务提档升级,同时大胆突破,推动一些规则上的衔接、机制上的对接,为港澳乡亲提供更多便利,吸引更多港澳人才到佛山发展。
实际上,为广泛吸引港澳青年到佛山生活、创业,南海早在2019年已率先与香港澳门实现政务服务湾区通办。今年佛山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佛山将做实做强粤港澳协同发展合作区、粤港澳合作高端服务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影视产业合作试验区等平台,提高区域的协调发展水平。
“这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广的发展空间。”陈伟良认为,受空间所限,澳门社区服务市场有限。湾区人口多、市场大,且社会服务发展速度快、需求大。他希望能有机会加强与佛山等湾区内其他城市的交流合作,结合内地和港澳社区服务管理方法模式,合力探索出一套适合大湾区的社区服务模式。
(二)
以文化交流促进深度融合
盛放的异木棉下,来自广东和澳门两地的家庭在一起野餐、赏乐、看秀、涂鸦,其乐融融。
这是去年12月4日拉开帷幕的“粤澳共此时”花海欢乐季活动的一个场景。在为期一个月的花期里,先后举办“发现横琴”摄影短视频大赛、花海音乐汇、服装秀、花海亲子会等系列活动,以及琴澳合作的交响童话儿童音乐剧《彼得与狼》和璀璨光影秀。
“‘粤澳共此时’花海欢乐季是以横琴一年一度的花海为舞台,以两地居民参与和互动为核心,以欢乐为主题,每个项目的表演者和参与者都由两地居民共同组成,携手营造周末聚会的喜乐氛围。”活动主办方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民生事务局负责人黄宇杰介绍,这样的大型城市文化活动,有效促进了粤澳两地居民的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这是琴澳两地文化交流活动的一个缩影。粤澳人缘相亲、文化同源,横琴与澳门文化和旅游交流日益密切,联合举办的一系列跨境文化、节庆、赛事活动,搭建起琴澳两地文化交流合作的平台。
文脉连接人脉,人脉牵动民心,民心所向就是交流融合的方向。琴澳两地的一系列文化交流盛事,不仅展现了珠澳中西文化交融、多元文化并存的区域特征,也让青年一代充分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澳门城市大学协理副校长、澳门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叶桂平认为,澳门是中西文化交汇之地,在语言、文化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也可凭借横琴延展文化交流合作空间,通过完善双方的文化交流合作机制,建设博物馆、电影基地、演艺学校等文化设施,培养相关人才,促进文化交流,进一步把中葡文化的交流成果带进大湾区建设之中。
佛山与澳门之间的文化交流一直十分密切,尤其是在粤剧领域。2019年,由澳门文化局和佛山粤剧院联手打造的粤剧《镜海魂》亮相第三十届澳门艺术节、广州艺术节等;去年,由佛山粤剧院出品,汇聚了粤港澳三地的知名艺人的电影《白蛇传(粤剧)》正式开机,就是澳门与佛山深度文化合作的最好例证。
“佛山与港澳地缘相近,文化相亲,近年来在教育文化、青年交流等领域有很大进展。”佛山籍澳门乡亲、澳门金海集团董事长梁华说,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推进的背景下,还应该站在更高的战略高度,深化佛山与港澳之间的交流交往,以文化交流促进经济交流,在更高层面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文化交流合作格局。
他表示,下阶段要以更积极的态度支持推进佛山与港澳之间文化交流活动,将已经进行的文化交流活动进一步巩固提升,佛山主办多年的佛港澳台青少年书法比赛活动等,要继续巩固发展。除此之外,要通过政府层面,多组织举办一些文化联谊活动,将佛山的优秀文化展示出去,让更多港澳青年了解到国家的发展和强大。
“加强佛山与港澳之间的交流交往,要进一步提升佛山在港澳的文化影响力,当好传承岭南广府文脉领头羊。”佛山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结合已获批的粤港澳大湾区武术文化交流中心和正在争取的粤港澳大湾区武术文化研究中心项目,加上顺德均安的功夫小镇建设,以及一系列国际性武术赛事,努力把佛山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武术交流中心,让武术成为推动文旅发展的亮丽名片,助力人文湾区建设。
(三)
释放文旅融合发展新动能
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也为民心相融提供源源不绝的内生动力。
从一个农庄寥落的小岛,到一个现代化的滨海新城和国际休闲旅游岛,横琴堪称是澳门的“后花园”。横琴补足了澳门因土地资源不足而缺少的大型游乐园区的遗憾,作为第一批上岛的“拓荒牛”,大家所熟知的横琴长隆国际海洋度假区,在澳门人心目中,就是创新、欢乐、休闲的代表。
在澳门人心目中,横琴长隆国际海洋度假区就是创新、欢乐、休闲的代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管理委员会供图
亲子游、生态游、海上游、中医养生游等一批“小而精”的文旅新业态也在横琴兴起,成为澳门人的新宠。
横琴星乐度·露营小镇是近年来澳门人心中一个新兴“网红打卡地”:可容纳一家四口的高档房车、造型各异的独栋木屋、享受最佳赏景视角的帐篷……每逢节假日,横琴星乐度·露营小镇的特色房型常常被一抢而空,暑假期间日均入住率高达90%,深受亲子家庭青睐。
每逢周末或假期,许多澳门家庭都是露营小镇的常客。横琴星乐度·露营小镇星乐度营销总监陈卓介绍,星乐度·露营小镇自2018年开园以来,累计接待游客已近百万人次,其中澳门游客占30%以上。
琴澳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在露营小镇里有着丰富的实践。“复活节”等节日期间,星乐度·露营小镇会策划与澳门相关文化活动,进一步加强小镇在澳门的品牌影响力。2020年12月,澳门旅游学院横琴培训基地(实训中心)在露营小镇落地,迄今已举办澳门职业技能认可基准(MORS)内地企业导师班等多期培训课程。2021年年底,两地还共同组织珠澳导游职业技能竞赛,进一步强化两地文旅交流融合。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进,越来越多澳门人喜欢驾车到珠三角各个城市访美食、度周末,他们的需求已不仅仅是走马观花的景点打卡,更渴望深度的本土体验、文化体验。”澳门青年律师黄景禧对佛山岭南天地等地如数家珍,对佛山深厚的岭南文化底蕴印象深刻。他认为,佛山如果能够充分挖掘利用好传统文化资源,与旅游产品进行深度融合,必然会吸引来更多的港澳游客。
随着人们消费观念变化,旅游产业正从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型,以文旅体融合发展的新体验、新服务满足游客的新需求。瞄准“粤港澳大湾区旅游目的地名城”这一目标,佛山近年来一直高度重视全域旅游发展,挖掘本土文化资源,推动文旅体融合发展。岭南风情游、休闲城市游、特色美食游、佛山功夫游等一批特色文旅路线,让佛山这座岭南文化名城成为越来越多湾区游客的向往之地。
2020年6月发布的首批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中,佛山南风古灶游径、佛山老城武术文化游径分别被纳入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华侨华人文化遗产两大主题游径,作为明清时期中国“四大名镇”之一的佛山,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魅力。
以岭南天地为代表的一批文旅街区成为众多游客的打卡地。华南地区首个以澳门为主题的商业街区——佛山澳门城2019年年底落地南海桂城文翰湖片区,有望于今年国庆前开业。佛山澳门城项目产业发展部部长罗宇介绍,澳门城不仅要打造成一个优美的、具有澳门风情的文旅小镇,还将聚集一批科创、文创产业及青年团队到佛山,为澳门创业者、经营者提供良好经营环境。
“佛山是制造业大市,尤其要关注文旅、会展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趋势。”罗宇表示,澳门仅2018年就有3500万的入境游客,除旅游观光外,还有不少人是为了参加会展活动。佛山文旅产业的发展,也可以借助粤澳两地研究举办国际高品质消费博览会暨世界湾区论坛的契机,打造国际高端展会的分会场,引入更多海外客商以及境外游客,从而促进佛山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强佛山文化国际输出力。
调研手记
围绕“融”字做好“人”“文”两篇文章
琴澳同城,是怎么样的一种生活?
一名退休的澳门人回忆,在横琴见过的两句广告词最令他记忆犹新:一句是“在新濠影汇(位于澳门)开派对,无论多晚,片刻到家”;一句是“听一首CD的时间,足够往返澳门两次”。
事实如此。当我们走在横琴街头,最直观也最深刻的感受就是,“琴澳人”——即在横琴澳门两地跨境生活的人,和来自澳门的单牌车,随处可见。“琴澳人”便利生活的背后,是两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成果,更是人心融通的结果。
观察横琴,启发佛山。如何加强与澳门的合作,相较于横琴,佛山在政策、地缘等方面均不具优势,不可能照搬照学横琴,但细看琴澳两地人文相融、文旅融合的路径,却可以发现可供佛山参考的经验:
一是做好做足“人”的文章。尤其是对澳交流体系和青年服务体系建设,佛山可以再突破。湾区时代,人才流动是常态,如何吸引人,如何留住人,如何让选择大湾区创业就业的港澳青年融入佛山?佛山与港澳文化同源、风俗习惯一脉相承,正常的交流交往基本不存在障碍,关键是要构建常态化交流机制,与港澳联动开展多种形式文化交流活动,搭建互融互通桥梁,增进两地的互信与了解,先让他们认识佛山。
光是让他们认识佛山还不够,还要让他们认同佛山。人心的融通才是合作的根本。所有的改革创新都是为“人”谋福祉,要让他们有获得感,要营造一个趋同于港澳的宜居宜业的环境,要把港澳教育、医疗、就业等社会福利措施延伸到佛山,要通过改革联动,探索让佛山的港澳居民可以参加佛山医保,港澳青年在佛山创业可以享受多重优惠条件,等等。总之,要通过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措施,拉近佛山与港澳青年的距离,让他们爱上佛山,留在佛山。
二是做好做足“文”的文章。佛山是广府文化的核心区域,是著名的美食之乡、武术之城、民间艺术之城、陶瓷之都,佛山的文化宝藏中有很多好的东西还养在深闺,要在现代叙事、国际叙事的语境中讲好佛山文化的故事。比如,以武术文化为例,佛山可与港澳加强合作,挖掘文化名牌,打造影视、娱乐等文化胜地;联合举办武术赛事,提升佛山传统武术国际影响力,向全世界讲好中国功夫的故事。
文脉连接人脉,人脉牵动民心。把佛山的文化挖掘好,把故事讲好了,佛山就不再是一个面目模糊的制造业城市,而是一个有着独特文化魅力的城市。大家都喜欢有文化的城市,喜欢有故事的城市。做好了文化的文章,何愁没有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