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戴先任
瞬间给网店下上千个订单,然后集中退货并给差评;以“没有官方授权”等理由向平台举报,要挟店家交“保护费”……近日,福建莆田警方破获一起网络犯罪案件。“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多地出现类似案件。这些案件通常手法简单粗暴、蔓延迅速,参与者不少是青少年,值得高度警惕。
以“差评”“打假”敲诈电商,一些不法分子还将此做成了“灰色生意”,形成了“灰色产业”,更有不少青少年参与其中。对此亟待予以重视。
这些网络“地下执法队”,与早已为人熟知的“差评师”很有“渊源”,但相比“差评师”,网络“地下执法队”更是将敲诈电商做成了产业,危害性更大。比如莆田警方破获的一起网络犯罪案件中,案件涉及被敲诈网店1200余家,涉案金额超过300万元,而这都是发生在短短数月之间。这个犯罪团伙打着“地下执法队”的旗号,在多个电商平台短时间内集中下单,之后集中给予差评并退款,以此要挟卖家缴纳几百元到数千元不等的“保护费”。犯罪团伙还利用未成年人心智尚不成熟、模仿性强、收入低、情绪易受感染等特点,教唆未成年人加入,一些未成年人还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涉及犯罪,就走上了犯罪道路。
还要看到,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这些敲诈勒索团伙屡屡得逞,很大原因也在于一些网店确实存在不规范经营行为。比如使用了绝对化广告用语进行虚假宣传;一些新注册的网店没有取得品牌方的授权证书;有些网店商品库存不足,而平台对发货时限有明确要求……这些商家理亏,被人拿到了“短处”,就容易选择与诈骗团伙私了。所以,一些被敲诈的商家,也并非那么“无辜”。
要遏制此类新型网络犯罪,需要从多方入手。既要保护好商家的合法权益,要让这些对商家敲诈勒索的不法分子受到应有惩治,还要斩断背后的灰色利益链,相关部门要与电商平台加强合作,共同遏制此类新型网络犯罪。同时,还要对电商平台存在的虚假广告、假冒伪劣产品等不规范经营行为,予以整治,保护好广大消费者权益。学校、家长及相关部门也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引导,加强法治教育,避免未成年人成了不法分子的“帮凶”,走上犯罪道路。
对广大商家来说,也需要增强法律意识,只有守法护法、合法经营、诚信经营,才不会因为不规范经营行为被不法分子盯上,也不会因此受到法律的惩处。对于电商平台来说,则应加强平台监管,对于进行不规范经营的商家,要责令其整改并予以相应惩治。
通过形成各方合力,加强全链条打击,标本兼治,打防结合,依法治网才能有效遏制此类新型网络犯罪,并铲除“地下执法队”滋生土壤,也有利于净化网购环境,保护广大消费者权益,促进电商健康有序发展。